高原茶场的华丽蝶变
——贵州良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产业强链促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4-09-04

本网讯(熊璠 记者 李嘉)四年前,地处贵州东部高台山地的石阡县聚凤乡高原茶场曾是一片破败景象:曾经寄托着一代人梦想的“知青茶厂”,往日荣光不复存在,破旧的厂房让人心生慨叹;茶树被茅草掩盖,茶园土壤板结,多年没人管护;以种(采)茶为生的茶农,只能靠间种苞米和外出务工谋生。

2024年8月末,虽已过采茶旺季,这里的茶园依然郁郁葱葱。放眼望去,沿山势生长的茶树一片生机盎然。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推荐下,记者如约来到这里,实地了解贵州良友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良友农业)建设有机茶园、实现产业强链的有关情况。

图片1.png

高原茶场已成为中粮中茶集团的全国茶叶示范基地之一  (李嘉 摄)

作为茶场蝶变的见证者,贵州良友农业董事长黎明说到几年来经历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自始至终流出坚毅表情和信念。在她的讲述中,我们既看到了高原茶场的华丽转身,也看到了“石阡苔茶”产业链的现代化图景。

“链”植高原:荒芜茶场成标杆

2019年初,黎明动了投身茶产业的念头。其时,她辗转云南、福建、浙江等产茶省份,了解茶园种植、茶艺制作、茶叶销售与品牌打造等自身不太熟悉的茶产业链条中的种种门道。

“最初我是在县领导的带领下,先到云南景洪等地考察。后来还陆续到了福建和浙江等地。每到一处,我最想弄明白的是,那里的茶为什么做得好,里头到底有啥诀窍。”黎明说,当时自己一边考察一边花钱买下当地市场上畅销的茶叶带回石阡做样品,“为了搞清楚其中的奥妙,光买样品就花费了几十万元。”

透过“知青茶厂”遗存的车间和设备,昔日荣光依稀可见 (李嘉 摄)

到了这年10月,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到了关键时期。在石阡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建材行业打拼多年的黎明说服了丈夫贺小友,投身到全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行动中。他们与聚凤乡签订了为期28年的合作协议,盘活沉寂多年的高原茶场。

“说实话,第一次去高原村看到那片几近荒废的茶园,我也在怀疑自己能否让这1200多亩的茶园起‘死’回‘生’。”黎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相对茶树的复种与修葺,茶园土壤板结的问题似乎更好解决,“在对茶场进行前期考察时,我们请专家做了鉴定,发现茶园土壤虽然板结,但整体没有受损,仍然十分适合茶叶生长。这给了我底气和信心。

图片4.png

在知青茶厂原址上兴建的办公楼  (李嘉 摄)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黎明通过创办贵州良友农业,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按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要求建成3800㎡茶叶加工厂和5800㎡的白茶精加工车间。“所有投资当中,除茶园道路硬化和生产办公用房外,茶园标准化建设占了大头。这几乎是我们做建材时攒下的全部家底。”贺小友说,最初搞建设缺水严重,不得不请县里主要领导协调消防车运水到茶园救急。

付出的努力,总会得到回报。三年后的2022年11月,贵州良友农业崭露头角,并以年产干茶100余万斤、产值3000余万元的成绩,被评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链”接茶园:标准种植夯基石

干建材和种茶树,属不同行业。正所谓“隔行如隔山”,黎明决定拜师学艺,向牟小虎等业内专家请教。

作为贵州省的著名茶叶专家,牟小虎15岁就跟着父亲学习茶艺,成功创制了多款国家级、省级名茶,获得了至少13项国家茶叶发明专利。其父亲牟应书是贵州省现代茶产业开拓者,在茶树栽培、茶园建设与管理、茶叶生产加工等方面建树颇多。

图片5.png

经历创业过程中的风风雨雨,黎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李嘉 摄)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师傅牟小虎最终答应收我为徒,教我茶叶传统制作技艺和茶园标准化技术规范。”黎明说,公司常年聘请牟小虎为技术总监,几年来在源头管控方面下大力气,育苗种植、除草剪枝、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均采用国际通用标准,从源头上保证每一片茶叶的品质。

石阡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烨证实,几年来,在省、市、县三级市场监管部门帮扶下,贵州良友农业一方面进行茶园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严格实行茶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制度;一方面积极进行梵净白茶·企业标准(Q/GZLY 0001S-2022)的编制,参与石阡苔茶白茶·团体标准(T/SQCX 004-2023)和贵州白茶·团体标准(T/GZTA 005-2023)的制(修)订。

黎明表示,将在生产经营中认真贯标,做行业表率,并重视生产经营中标准、计量、认证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在高原村改造有机茶园1239.9亩的基础上,辐射带动本庄、白沙、甘溪等4个周边乡镇的30000余亩茶园逐步改建,使茶青产量实现亩产2000斤的目标,茶叶各项指标达到欧盟出口标准。

“链”生蝶变:品牌助农奔“黔”程

“三年内在贵州省开设15家旗舰店,实现年交易45万单,产销‘云平台’链接石阡苔茶全产业。”“建立公司经营‘五统一’模式,即统一土地流转协议推动‘反租倒包’、统一土地养护推动茶叶保质保量、统一技术加工推动产品规范生产、统一产品包装形成品牌效应、统一市场销售达到共同富裕。”

智慧云仓项目为“黔货出山”开辟新通道,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李嘉 摄)

谈及公司的运营规划和品牌目标。黎明表示,要努力从运营机制上拓展公司、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渠道,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发挥龙头企业在建强产业链条、促进行业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几年来,贵州良友农业承担着拉动当地茶产业链发展、实现群众增收致富的使命。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仅高原茶场1200余亩茶叶基地的土地流转费,每年就能为农户增收30余万元,还带动聚凤乡209户725人增收,助农务工创收每年达1500余万元。

随着制茶机械的普及,使茶人、茶农的收益空间被挤压。贵州良友农业根据高原茶场和周边茶园的特点,设定手工采茶在采茶环节的比例下限,以充分保证茶叶品质和茶农收益。此外,为了给当地群众提供采茶、管护、除草、修剪等工作机会,在每年采茶季,每天保证200—300位茶农在茶场工作。除此之外,公司还为茶农提供免费食宿。

图片10.png 图片11.png

“感党恩、跟党走”“做一杯有品质的好茶”是发展的永恒主题  (李嘉 摄)

“到了采茶季节,看到周边村寨的村民,能挣得一份收入,我心里无比欣慰。”黎明说,促进农民群众增收,做一杯有品质的好茶、提高茶园茶青产量才是公司发展的永恒主题,“需要下大功夫,公司将与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密切合作,切实改良栽培模式,提升茶叶高值化利用,促进精深加工和产品开发。”

如今,栗香鲜明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成为“石阡苔茶”品质的标签。茶园深处的片片“绿叶”,已蝶变为群众眼里的“致富叶”。

石阡县委副书记、县长曾奕辉亲临高原茶场考察后表示,正因为对品质管控得力,贵州良友农业才走向了更大舞台。与中粮集团、国铁复兴号高铁专列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既延伸了公司产业链条,又助推“石阡苔茶”奔赴新的“黔”程。